大学的时候中阶英语的必修是《圣经故事》。
看到课表的时候挺有兴趣的,拿到书之后却没看几眼。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大学生活什么都没学到。反而是在以后的生活毫无保留地吸收着学科知识。可能是当时真没开窍,也可能是现在会在“不知道为什么”之后悄悄给自己找理由。总之是大人的事情,总之。
教这门课的是为虔诚的老太太,具体长什么样子我忘记了,印象里袁立老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虽然在网上会开小号和自己的黑粉对喷但是看起来完全与世无争,和另外一位商科学生很喜欢的亮光闪闪的Congresswoman完全相反的,或者可能的确就是一路子的。
我听着摩西分海的故事,把大海想成京都的天桥立,涨潮又落潮,像是打碟一样,分开又合上,分开又合上。
或者试图再用这个意象再比喻社交媒体的小红点,点灭又提醒的,置顶的头像也不断变化着。但这个说法太蠢了,我像一个不会乐理的爱好者摆弄了一晚上AI作曲软件,兴冲冲地弄好了一首歌准备唱,但是一想到这玩意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会问自己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
我是网易音乐人。Certificated。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人生,中,我看到了大大又量量的这种事情,我也在做,他们在做的时候我也在大嚼大大卷,我尝试过很多次,从来没吹出过泡泡。
这种欺骗和被欺骗持续到了今天,现在,就是本来开了个头,但是无糖可乐喝完了随手扔进红色的宜家塑料垃圾桶之后,突然完全忘记了主旨。估计是怀念安宁时光或者类似的东西,抒发了一系列感情之后加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尾收束全文。学校是这么教的,我想过很多方法改变这个结构,但是它很好骗,真的。
但是细心的小读者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又把它做了一遍。
–
–
一不小心点到发布了。
我突然良心发现感觉这么发出去完全不行了。
在推上刷到了喜欢乐队的北京公演照片。今天的票全都卖出去了,我没买到。倒不是完全收不到票,闲鱼上可能还有几个近似原价出的,但是我还是在官方渠道选了候补,把自己今天的日程安排寄希望于随机性。随机性替我选择了别去。
没有什么好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主唱很好看,他们的歌我也挺喜欢听。前几天也是后半夜听得开心了发了一条推夸他们的歌好听结果被官方号秒赞。他们的粉丝和我差不多少,和我一样也是二十四小时自我搜索。这我喜欢。虽然我还是哼不出他们招牌歌的主旋律,一点都记不起来,就像刚才的主旨一样,或者是安宁的时间,或者是全部。
我在海里游着,努力抓住一些回忆,抓不住的就变成了碎片时不时回忆起来,但是又太破碎了以至于拼凑不出来一些完整的记忆。
摩西真的能把这一片混沌分开吗?
能够定时更新文章真是不容易
已经很不定期了现在(